陈毅元帅
陈毅(1901—1972),四川乐至人。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,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。1927年5月赴武汉,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,并负责军校中中共的党、团工作。参加了南昌起义。1928年领导湘南起义,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。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会师,先后任红四军军委书记、红六军政委、红二十二军军长等职。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,他留下担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、中华苏俄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,在南方领导了三年的游击战争。抗日战争初期,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、新四军江南、苏北指挥部指挥等职。1940年11月代理华中新四军、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。“皖南事变”后,任新四军代军长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、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、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。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。
陈毅元帅,在中国革命的疆场上,金戈铁马,号令千军,纵横捭阖,威名赫赫,成一代名将;在诗坛上,他倚马纵笔,挥洒自如,畅志抒怀,不拘一格,开别样境界。“将军本色是诗人”,陈毅当之无愧。
《梅岭三章》
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
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
南国烽烟正十年,此头须向国门悬。
后死诸君多努力,捷报飞来当纸钱。
投身革命即为家,血雨腥风应有涯。
取义成仁今日事,人间遍种自由花。
1936年冬天,敌军对陈毅的驻地梅山,大举清剿一个多月。白天放警犬追踪,晚上用探明灯搜索。陈毅因腿部负伤又加罹病行动不便,在梅岭被敌人围困于丛莽间达到20天之久,在苦虑不得脱身的生死关头,他慷慨陈辞,写下了《梅岭三章》藏于衣底,作为自已的绝命诗。
主力红军长征后,留在原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,在项英、陈毅的领导下,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保存了革命力量和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。图为1938年春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部分领导人合影。(前排左一张云逸,左三为陈毅,左四为项英)
《小楼兰》
故国旌旗到江南,
终夜惊呼启胆寒,
镇江城下初遭遇,
脱手新的小楼兰。
1938年6月,深入江南敌后的新四军先遣支队,在粟裕的指挥下,首战卫岗获胜,陈毅欣然提笔写下了着名的诗句。图为陈毅的手迹。
《皖南事变》
嬴秦无道即今同,
血债千重又万重。
倒海翻江人呐喊,
立将莫邪斩苍龙。
1941年皖南事变后,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,坚持华中敌后抗战。
图为1942年时陈毅在淮南与第二、四师部分干部的合影。
大雪压青松,
青松挺且直。
要知松高洁,
待到雪化时。
陈毅同志生前写的这几句诗,生动地概括了他傲霜斗雪、倔强峥嵘的战斗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