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山抗日根据地简介 |
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转载 点击数:2907 更新时间:2011/5/24 热 ★★★ |
|
|
茅山抗日根据地简介 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一般是指茅山山脉所在的句容、丹徒(镇江)、丹阳、金坛及其相毗邻的溧阳、溧水、江宁、宜兴、高淳等县(市)的部分地区。广义上则指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。
1938年5月,毛泽东在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一文中指出,长白山、五台山、太行山、泰山、燕山、茅山等地山区抗日根据地“将是抗日游记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,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”。5月4日,毛泽东在《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》的电文中又指出:“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,还应准备分兵一部分进入苏州、镇江、吴淞三角地区去,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”。根据党中央、毛泽东指示精神,1938年夏,栗裕、陈毅、张鼎丞等先后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、第二支队到达茅山地区,发动群众,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,创建抗日根据地。并以茅山为基地东进、北上,开辟苏南东路和苏北扬泰地区。从此,茅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东进、北上、南下的前进基地和战略通道。皖南事变后,抗日战争形势严峻,茅山抗日根据地历经艰苦坚持、巩固建设和数度向外扩展等阶段直至抗战胜利。
抗战期间,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和牵制10余万日、伪军。新四军及地方武装与日、伪军作战5000多次,毙伤俘日、伪军4万余人。根据地人民有5万多人参加新四军,新四军7000余人为国捐躯,其中县团以上军政干部近百人。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,也为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干部。据不完全统计,原在苏南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党政军人员中,解放以后担任过省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达百人。
|
|
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|
|
|
|